讲座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,是指在特定场合,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,面对评委、同行或教研人员,系统地口头表达自己对某一班级(或单位)的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,然后由听者进行评价和回复,相互交流、相互学习,使教学设计日趋完善。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指具备了一定的汉语与外语知识技能,掌握中外文化异同,具备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,通过了在MANDRINGARDEN国际汉语教师考试认证后,所取得的证明。TESOL证书一般来讲,TEFL通常使用在英国;而TESOL更常用于美国、加拿大及澳大利亚。TESOL官网在非英语国家教授非英语母语学生学习英语;而TESOL通常指教授那些移民到英语国家的非英语母语学生学习英语。
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,也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。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领导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关注,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近年来,各学校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,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。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新老师来说,上课想不出说什么,怎么说。因为讲课有一定的时间要求,我只看到演讲者匆匆飞驰,说着说着;听者跟不上云雾。这样的讲座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。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懂得说课,我想谈谈关于说课的一些个人看法。
首先,走出误区,从本质上理解讲座。
1. 其中一个误解: 说课就是复述课程计划
讲课稿和教案有一定的联系,但有明显的区别,不应混淆。据说课程稿是在个人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写的,课程稿不要太长,时间控制在10 ~ 20分钟以内,教案只讲怎么教,而教案重点是为什么要这样教。教案是教师备课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,是具体教学过程的清单,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,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案。它侧重于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,即教什么、怎么教。
2. 神话2: 说教就是重复教训
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,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:讲解知识难点、分析教材、演示教具、介绍板书等,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、同行们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