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sol英语教师证书培训_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培训_培智乐学教育
中国文化

画笔传神

时间: 2017-03-22 15:15:58浏览次数:11130

云雨山川素纸装,晓风残月入华章。

一毫漫卷千秋韵,七彩融开几度芳。

山路松声和涧响,雪溪阁畔画船徉。

谁人留得春常在,唯有丹青花永香。

我们的国画,一支毛笔,一张宣纸,纵横恣肆,写意流畅。中国人很早就在自已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了美,并按照自已的审美习惯用画笔描绘出来,古人从表现神、描绘宗教故事发展到画山水、花鸟。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、玄学的意识体会自然,表现自然,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就是一种“意境中的山水”而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,在中国山水画家的眼中,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,而在于它体现了“道”,宗炳在《画山水序》中一开始就写道:“圣人含道映物,贤人澄怀味像,至于山水,质有而趣灵”这是对“自然”、“道”与山水基本关系的论述。核心理念在于“天人合一”。

富春山居图
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,始画于至正七年(1347),于至正十年完成。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全图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,是黄公望的代表作,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。前段较小,称“剩山图”,现藏浙江省博物馆;后段画幅较长,称“无用师卷”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几百年来,这幅画辗转流失,而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乾隆年间,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,乾隆皇帝爱不释手,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。前者称“子明卷”是后人伪造;后者是“无用师卷”,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。但乾隆皇帝认定“子明卷”为真,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,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,将真迹当赝品处理。直到近代学者翻案,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。如今“剩山图”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,而富春山居图“无用师卷”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下一条: 书破万卷
上一条: 诗礼传家
联系方式
CONTACT US
咨询热线:0755-25781095  25781009
24小时热线:13322922632 (微信同步)
总部
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南路3005号寸金大厦901G

关注我们
FOLLOW US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17-2022 深圳培智乐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6845号 粤公网安备44030302002273号